【健康科普】警惕,磨牙是一种疾病,该引起重视!

文章来源:许昌市建安医院发布时间:2022-02-25 15:21
?睡觉的时候,有一种声音让人闹心
就是有人半夜磨牙!
不过,老人常说“夜里磨牙,肚里蛔虫爬”
认为磨牙就是肚里长蛔虫了
得赶紧吃打虫药……
事实真的如此吗?


磨牙是一种病!


磨牙是上下牙无意识、不自主地磨动或咬紧的行为,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也叫作夜磨牙,磨牙似乎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我们身边很多人都会有,它是睡眠障碍的一种,根据发病的时间不同磨牙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1. 磨牙型:常在夜间入睡以后磨牙,又称为夜磨牙;

  2. 紧咬型:常有白天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地将牙咬紧,但没有上下牙磨动的现象;

  3. 混合型:兼有夜磨牙和白天紧咬牙的现象。


磨牙会从儿童时期延续到成人,也可能是成年后突然出现,而绝大多数人都并不在意,如果磨牙现象只是偶尔发生,基本不碍事;如果长时间持续的磨牙,可能导致牙周受损,就要及早就医。


成人磨牙是多种因素协同的结果


在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夜里磨牙,肚里爬蛔虫”,实际上,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磨牙症的发生与寄生虫有关,成人磨牙是多种因素协同的结果,磨牙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以下因素与睡眠相关磨牙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肠道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的蠕动刺激了神经,引起神经的反射作用,而导致症状发生,不过当前因为卫生及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所以寄生虫导致这种症状的机率很低,如大便检查确认有肠道寄生虫,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

精神心理因素



磨牙症是焦虑、紧张情绪的一种释放。当紧张、焦虑、愤怒及其他各种情绪难以及时发泄时,这些不良情绪便被隐藏在潜意识中,然后周期性地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磨牙症就是表现方式之一。

外来刺激因素



大量饮酒、吸烟、咖啡因摄入量过多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磨牙症的症状。

牙齿咬合因素



牙齿咬合状况不佳的人,如存在牙齿缺失、牙齿过长、习惯单侧咀嚼、牙齿不齐等情况,晚上睡觉时会下意识地通过磨牙来获得更好的咬合关系。

疾病因素



一些神经及精神类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伴有或不伴有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精神分裂症等,常伴有磨牙症。此外,在患有颞下颌关节疾病和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中,磨牙症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


睡眠障碍因素



合并睡眠障碍,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别称:鼾症)和异态睡眠(例如,说梦话、梦游、遗尿),磨牙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遗传碍因素



有研究表明, 儿童期的磨牙症往往持续存在, 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父母长辈患磨牙症, 孩子患磨牙症的概率会有增高, 也就是说磨牙症虽然不是百分百的遗传, 但是其具有遗传倾向。
 
? 科普知多D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磨牙症?


当你出现以下症状时,你就要小心了:
  1. 下颌肌肉和关节疼痛僵硬;
  2. 牙齿出现磨损;
  3. 头痛(尤其是刚刚睡醒时);
  4. 牙齿对冷、热刺激敏感;
  5. 舌头两侧出现齿印;
  6. 睡眠质量差、失眠。


磨牙严重会导致牙齿仅剩残根甚至拔除


磨牙症的主要危害来自于肌肉过度收缩及其产生的持续的或较强的咬合力,据估计,磨牙的患者紧咬时的力量是正常咬合力的6倍,磨牙症会使牙齿产生非生理性的异常磨损,在初期,它可能会让牙齿遇冷遇热敏感,当磨损进一步加重,就会引起牙齿疼痛、松动、缺损,最终导致牙齿仅剩残根甚至拔除。

 
磨牙症还会导致颞下颌关节和肌肉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儿童来说,磨牙会影响颌骨、关节和肌肉的发育。但对于成人来说,它的危害还是比较明确的:

造成牙齿松脱或畸形


夜磨牙时,口腔里没有食物,唾液分泌不足,牙齿得不到润滑,干磨牙,会磨损牙齿表面的保护物质,牙齿长期受磨损会不同程度的发酸,或者疼痛,或者敏感,容易导致牙齿出血,牙齿松脱掉落。



引发心理障碍


习惯性磨牙,会引起情绪烦躁不安,进而引起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可能导致进食障碍。同时如果被议论磨牙,自身可能心理压力增大,精神紧张,时间久了产生心理障碍。
 

咀嚼肌疲劳引发其他疾病


因咀嚼肌经常运动,引起肌疲劳,时间久了会引起头晕或头痛、颈椎不适、肩颈疼痛,进而影响睡眠质量,长时间睡眠质量不好,还容易造成失眠,甚至心理疾病等,咀嚼肌疲劳也会影响进食,易患消化系统等疾病。


磨牙的危害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减轻


目前,磨牙症尚无有效的根除办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对症的治疗来减轻磨牙症所带来的危害:


1.佩戴软垫
大多数症状较轻的磨牙症患者,在临床上常规使用软合垫进行治疗,通过佩戴软垫既可以避免上下牙齿直接接触,减少牙齿磨耗,也能缓解肌肉的紧张程度,达到减轻磨牙症的目的。
 

2.采用理疗、局部注射等方法

对于有明显诱因的患者,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因治疗:有明显肌紧张的患者可采用理疗、局部注射等方法降低肌张力;对于咬合有明显异常的患者应由口腔修复或正畸专科医生进行咬合调整;若磨牙与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相关则需咨询神经科医生调整用药。



3.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逐渐证实压力等心理因素对磨牙症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影响,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会对磨牙症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睡着了还有哪些小动作

属于生理性非病态


除了磨牙之外,还有一些睡着了的小动作是属于生理性非病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南夷教授认为,“其实无论男女老少,许多人在睡梦中都可能不自觉地做出个别的小动作,有些是生理性的原因,当然严重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不能一概而论。”



不管睡梦中出现什么样的小动作,都只是一种表象,这些动作是否是疾病的“警报”,除了考虑可能存在的原因之外,还看其对身体的影响后果,将“前因后果”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分清到底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


流口水:

睡姿不当易引发


小孩子流口水似乎较多见,多数是因体位或唾液分泌的调节功能未完善引起的,属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大人流口水其实也不少,有些人认为讲出来有点难为情。
 
其实大多数人在睡梦中偶尔流口水,身体都没什么大问题,除了有些侧睡、扒睡等体位引起的原因之外,也有因日间太过疲劳困顿,睡熟了脸部肌肉充分放松、嘴巴自然张开的原因;但有神经官能症、口腔溃疡、炎症、鼻塞的患者睡觉也会流口水,这类人也无需有太大的精神负担,及时治疗是可以好转的。


 

打呼噜:

不能一概当“鼾症” 


以前很多人认为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随着人们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知晓率不断提高,现在,不少人却笼统地将“打呼噜”与之等同,李教授称,这完全是误解。其实,有些人在过度身体疲劳的状态下仰面熟睡时会不自觉地张嘴大口呼吸,使舌头和喉部软腭等软组织的震动加剧而发出呼噜声,这种人往往翻个身侧睡呼噜声就是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偶尔打呼噜多属于上述原因,但是如果常年打呼噜,而且声音忽高忽低甚至有时突然悄无声息,就要排除是否真的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是呼吸系统某些部分发生的病变所导致的,并及早到呼吸科诊治。

抽动:

孩子多属生理现象、成人可能是紧张或缺钙


有些大人或小孩子在入睡不久后下肢甚至全身会不由自主地抽动一下,有时甚至突然惊醒。李教授称,这种现象发生在百日内的宝宝身上多属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因大脑发育未成熟所致,家长无需太过紧张,更不要一发现孩子抽动就抱起安慰,这样反而可能打扰其进入深层睡眠。
 
而大一些的孩子和成人因日间运动过量,下肢肌肉过度紧张也可出现睡眠抽动现象,可在睡前适当按摩、热敷或用温水泡脚以助缓解。另外,身体缺钙时夜里睡觉腿也会偶尔抽动,若是此因,则应适当喝些牛奶或直接吃些钙片来补充。
 


(转发自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如有侵权 我们将及时删除)



温馨提示


如果您及您的家人因疫情事件出现负面情绪无法排解或其他心理困扰等情况,请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师的帮助。


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0374-3361021


让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许昌市建安医院心理援助热线一直都在!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


许昌市魏都区华佗路2433号

(许昌汽车西站向西300米路南)

市内乘坐8路、104路可直达到

市建安医院下车

市内10路、16路到汽车西站下车

步行向西300米


联系电话:0374-3310012


疫苗接种咨询电话(工作时间接听)

7337583   7331309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