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精神疾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人回答说“离不开的医院,回不去的家”,因为自己的病情总是反反复复,不得不过着“医院—家—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感觉无比无助和绝望。
精神疾病还能被治好吗?
相信很多人在经历“治疗—复发—再治疗—再复发......”的循环模式后,对此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些病友因为觉得治疗无望,索性就不治了。
实际这是错误的!!!
精神疾病之所以会经常复发,并不完全是疾病本身难治,主要是因为患者没有坚持遵医嘱服药与检查。如果能坚持规范治疗,精神疾病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也就是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到生病前的状态。
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75%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经抗抑郁药治疗后,抑郁症的临床治愈率达到约67%左右。
可见,在坚持规范治疗的前提下,精神疾病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
那么问题来了,你有没有做到规范治疗呢?
我们不妨通过下面几个常见问题验证下吧~
吃药快两周了,也没啥效果
果断换药
实际上,这种做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精神科药物的疗效并不会立竿见影。
拿抗抑郁药物来说,通常需要2-4周的时间才能起效,甚至可能会因为药物副作用比药效先出现,形成“疾病越来越严重“的假象,但这并不代表药物不管用。
服药期间出现了不良反应
就可以停药
非也,非也。
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确很难受,但是我们要知道,药物是用来改善病情,对疾病的康复是有益的。
拿化疗药举例来说,它给癌症患者带来的痛苦要比精神科药物大得多,呕吐、脱发、白血球下降、浑身无力......但是只要熬过这个坎儿,很多癌症患者便可以获得更长的寿命。
即便药物可能给你带来某些不适,但也不要立马停药。因为大多数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比较轻微,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身体和药物之间可达到耐受关系,药物副作用也会随之消失。
如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药物,很多患者在用药后没多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但通常持续7~10天后便会逐渐消失。
所以,遇到副作用而停药是不明智的,还会耽误疾病的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将不良反应第一时间反馈给你的主治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应对方案,切记不能擅自停药。
用药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了
就可以停药
症状消失了,并不等于疾病治愈了。这就如同救火队员只灭掉了明火,却没有灭掉底下的那些暗灰,只要刮一场风马上就会死灰复燃。
所以,症状消失后选择停药并不可取。
盲目停药会让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导致病情复发。以抑郁症为例,50%~85%的抑郁症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复发过一次。多次抑郁发作是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抑郁发作每增加一次,日后复发风险增加16%。每次复发,治疗难度就上一个台阶。
明智的做法是请医生结合自己的具体病情来给出专业意见,具体何时可以停药,听从医生的建议。
突然停药后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
肯定是成瘾了
实际上这并不是成瘾了,而是发生了撤药反应。
撤药反应往往出现在停药后的24-48小时,通常在停药5天左右症状表现最严重。有可能出现血压升高、头晕、失眠、各种躯体不适等。
这是因为在治疗过程中,身体适应了药物持续作用的状态,突然停药后身体会觉得“失衡”,而出现各种不适,这就好比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减速刹车,乘客会受惯性向前倾一样。
因此,不可擅自停药,只有遵医嘱逐渐减少药量才能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
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突然性情大变
没啥大事不用管
这很有可能是复发的征兆,不可以置之不理。
复发是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会面临的问题,有些是因为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有些是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再次复发。
复发往往有明显征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比如情绪变化、失眠、食欲下降和性欲降低等,患者可能对自己的状态习以为常,难以自查。
所以,家人或者朋友发现之后,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带他去就诊,以免加重病情。
别人介绍的快速治好精神疾病的方法
一定要尝试
实际上,并不存在吃了就能快速治好精神疾病的药物。也不建议病友们轻易听信这些人的言论。
对于大家想早日康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还是要理性、客观地对待自己的病情。
我们都知道幽香倾心的梅花看似一下子盛开,但却是经过寒冷冬季的锤炼才得以绽放;锋利的宝剑,没有经过千锤百炼,又怎能锻造而成。
精神疾病的治疗也一样,并不存在快速治愈的方法。只有接受规范的,足疗程的治疗,才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所以,不要寄望于捷径,更不要寄望于某种灵丹妙药让我们一下就脱离痛苦。
精神疾病并非不治之症,为了能早日康复,我们需要牢记“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规律作息、稳定情绪”这16字方针。终有一日会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
(转发自 好心情互联网医院)
(如有侵权 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