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近期精神科就诊人数明显增多!医生提醒:警惕“悲秋综合征”

文章来源:许昌市建安医院发布时间:2023-11-08 18:11
一叶知秋
风扫落叶
秋天最美却也是最伤感的季节

孤独填满心房

为什么人在秋冬季节容易伤感?“自古逢秋悲寂寥”又是为何?(一篇充满了诗意的文章,很适合发个圈)
医生提醒,秋季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时段,公众要注意识别不良情绪,警惕“悲秋综合征”发生。
网友评论:
"确诊了……我说最近怎么多愁善感的!以为自己抑郁症了"
"就是都变成了林妹妹"
"啊我以为这叫秋招综合征"
"反而不会,在南方的我,感觉天气凉快了心情舒畅了"
"天凉了,同时也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微博确诊为悲秋综合征"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冬情绪低落,是有研究依据的

秋季天寒日短、西风萧瑟,尤其秋雨过后,黄叶纷飞、草木凋零……万物由盛而衰,生命色彩逐渐黯淡,这种反差可能对人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国内有机智的心理学家,通过微博来研究中国人的情绪变化。

结果发现,人在秋天时的消极情绪很高。而且,女生比男生更愿意表达情绪(发微博的量更多)、更加情绪化(情绪词频波动更大)

国外也有很多研究发现,人在不同季节,情绪有所差别。比如,抑郁、敌意、愤怒等坏情绪,在夏季最轻,在冬季最重,尤其是抑郁。这可能和日照对褪黑素的影响有关。
褪黑素是一种调节生物钟的激素,它会使人情绪低落,促进人们进入睡眠状态。它的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白天的光照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到了夜晚,褪黑素的分泌就活跃起来。

正是由于秋冬季节的日照时间短了,才使得消极情绪的持续时间相对增加了。

因此,人在秋冬季更容易伤感。

“悲秋”时,怎么来调节?

  • 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天气晴好时,出去多走走。既接受光照、调节激素分泌,又能欣赏美景,转移情志。

  • 适量增加运动量也能平静情绪、缓解压力。

  • 面对压力时,还可以通过列清单的方式,将待办事项分轻重缓急排序处理。状态实在不好时要允许自己停下来,以免把“弦”绷断了。

  • 学会“借力”,比如向亲人、朋友倾诉等,必要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此外,已经确诊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秋冬季节不要擅自调药、停药,遵医嘱治疗。


秋季有人因看到落叶纷飞而悲秋

也有人在秋高气爽的天气感到愉快

自然万物,换个角度欣赏

或许“悲秋综合征”也能随风而解

(转发自  健康许昌

(如有侵权 我们将及时删除)